松山湖A01-05地塊位于東莞市松山湖富通路以南,基隆路以西,該地塊原為荔枝林和菜地,項目中心經度為113.917299°,緯度為22.916133°。項目地塊外東面和南面為荔枝林,西面為工業廠房,北面為荔枝林、荒地和變電站,占地面積36666平方米。該地塊原為荔枝林、水稻田和菜地,目前地塊荒置,后續規劃為一類工業用地(M1)和生產防護綠地(G2)。
1979年前,地塊內主要種植水稻,之后在地塊的東北角和西北角種植荔枝;2003年地塊內的水稻田被移除,種植蔬菜,菜地東北側設有簡易房屋,堆放農具;2008-2009年時因修建公路,地塊的東北角荔枝林被平整,并堆放修建迎賓路產生的棄土。根據現場測算和鉆孔揭露,填土范圍約3700平方米,平均填土深度約為7米,土方量約為25900立方米,原存放農具的簡易房屋被菜農改造,作為居住用途;2010-2011年,菜地東北側簡易房屋因違建問題被拆除,地塊東北側覆土區域復綠;2011年-2016年,地塊內西南區域陸續有外來填土,來源于周邊民房建設開挖產生的棄土,根據現場測算和鉆孔揭露,填土范圍約6500平方米,平均填土深度約為7.3米,土方量約為47450立方米;2018年,因建設黃草朗工業大廈,黃草朗居委會將項目地下空間挖土堆填于地塊北側,根據現場測算和鉆孔揭露,填土范圍約4000平方米,平均填土深度約為7.6米,土方量約為30400立方米;2018年至今,地塊覆土區域已復綠。
廣東中科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深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對松山湖A01-05地塊開展土壤污染狀況初步調查工作。本次調查布設24個土壤點位(包含1個對照點)、3個底泥點位、3個地表水點位和3個地下水點位,共采集130個土壤樣品、3個底泥(沉積物)樣品、3個地表水樣品和3個地下水樣品。
土壤和底泥(沉積物)污染風險評價標準采用《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地下水評價標準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2017)中Ш類標準。對于GB/T 14848-2017沒有涉及的污染物石油類參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地表水評價
標準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12)。
將檢測結果與相關評價標準進行對比和分析,評價項目地塊土壤環境狀況:
(1)土壤和底泥樣品關注污染物檢測濃度均低于第二類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且低于第一類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
(2)地表水點位各檢測項目均無超標情況;
(3)地下水渾濁度、鐵和錳存在超過評價標準的情況。其中W03點位的鐵濃度為0.3362 mg/L,超標倍數為0.121。W02點位的錳的濃度為0.1847 mg/L,超標倍數為0.847倍,W03點位的錳濃度為0.2189,超標倍數為1.189。由于鐵、錳為非氣態污染物,無相關氣態擴散系數,且地塊所在區域屬于地下水水源涵養區,不作為飲用水源開發,地下水鐵、錳元素無法通過經口攝入、皮膚接觸、呼吸吸入等途徑遷移到達和暴露于人體,因此無需啟動風險評估。
綜上所述,A01-05地塊不屬于污染地塊,土壤和地下水人體健康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無需開展后續土壤環境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符合A01-05地塊用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